《At the fork》紀錄片解析之三

動物福利標示認證,為動物、消費者、生產者三方提供相互依存的保障。而農場在改善飼養方式、提昇動物福利的同時,也須顧及產量與成本,其中關鍵不在飼養規模的大小,農場如何生產才是重點。

動物福利認證標示

超市琳瑯滿目的食品,誘發你「選擇障礙」的症頭嗎?該如何挑選呢?如果不想買到罔顧動物福利的食品,那麼第三方公正單位認證,以及其後續於食品包裝上的標示,便是相當重要的指引,認證標示的落實無論對農場經營的督促、超市的營運,以及消費者的購買信心,均有確切的幫助;更重要的是,有助於農場動物贏得應有的福利。

一、 認證標示確保動物生活品質與業者的合理報酬

「人道認證(Certified Humane)」計畫創始人阿黛爾•道格拉斯(Adele Douglass)領著帕波拉夫婦到市場,親自說明食品的認證標示,身兼母親、祖母身分的她,以其親身經歷,說明認證、標示的重要,並盛讚其值得信賴。(https://certifiedhumane.org/overview/

美國農業部的有機認證(USDA Organic)是該國針對動物福利最為普及的認證標示。

此外,全球動物夥伴(Global Animal Partnership, GAP)亦創設一多層次的福利評定系統,期許能提供公開透明的方式,有助於消費者的購買選擇,因而設定如下五階(Step)的福利標準:

  • 第一階:無籠、無狹欄、非擁擠的生存環境;
  • 第二階:強化福利的室內飼養環境;
  • 第三階:室內飼養系統,依季節開放往室外活動;
  • 第四階:草原飼養,室外活動為每日之必然;
  • 第五階:以動物為中心,提供最佳可能的福利。(https://is.gd/4GRFPa

動物福利審查計畫可追溯、並審視動物承受如何的待遇,其中設有動物福利的相關標準,通過者便可獲得相關的食品標示,而此標示的階數(Step),便明白宣告動物所受之待遇。

Whole Foods Market執行長約翰•馬凱(John Mackay)說:有了認證標示,高福利標準的農場業者,方才於市場獲致其應有的回報。

二、 阿肯色州 水晶湖農場:全美規模最大的福利認證養雞場

「動物福利認證的養雞場,與傳統養雞運作究竟有何區別呢?」

全球動物夥伴(Global Animal Partnership)駐美國理事──禮阿•葛雷希斯(Leah Graces)為回答導演的提問,特別邀他參與水晶湖農場(Crystal Lake Farms)的例行拜訪,該農場是美國規模最大的福利養雞場,葛雷希斯說:「農場的雞,像是健壯、正常的禽鳥!」

雞舍牆邊的小門向上拉開,透進天光,像是受陽光的召喚,雞群漸次穿越小門,沿著木板橋,向前方林蔭的泥土草地移動,就像豬需要泥土,雞也需要;帕波拉夫婦從旁觀賞雞群的戶外活動,他們可以感受到雞過著快樂的生活。

水晶湖農場的基因科學家李察•優戴爾(Richard Udale)表示:如果希望雞樂於走向室外、親近草地,那麼你必須挑選適當的品種(某些育種雞,運動會導致牠生理上的痛苦),牠喜歡新鮮空氣、草原、陽光,像一隻真正的雞,在叢林中奔馳;若能如此,何必讓牠們擠在一平方英尺大小的紙張上呢?

雞快樂的在泥土地上追逐,但那可能是牠們生命中最後的幾天、幾個小時!農場如何照顧他們、走向生命的終點呢?

天色已黑,卡車載運農場的雞前往屠宰場,抵達目的地,一切作業都在黑暗中進行,全場僅見工作人員頭戴著亮度不強的紅色頭燈,他們默默地工作,完全不見雞群有任何大規模騷動。看著這樣的畫面,葛雷希斯說:「感覺很複雜,頭戴紅色頭燈的人,安靜地從地面抓起雞隻,有如噩夢一般的景致;但這是絕佳的暗室系統,可確保過程中雞處於平和、解壓的狀態」

水晶湖農場係經認證的高福利養雞場,飼育過程確保雞的快樂生活,也重視如何讓牠能平和的面對生命終點。

蛋雞福利與生產效率的平衡

一、 格子籠蛋雞的福利問題

受工業化大量生產概念影響,農業與食品科技讓食物生產成本大幅下降,而其中雞蛋產業最能體現生產效率提升,以及對動物福利的衝擊。

傳統的籠飼系統,將4-5隻蛋雞飼養於同一籠中,平均每隻雞享有一張A4紙張大小的平面空間,眾多籠子如積木般堆疊,行列整齊的配置於室內雞舍,其中佈設有全自動餵食與給水系統,因此土地與人工成本極為低廉,可滿足消費者對於雞蛋的低價需求。

上述的格子籠(battery cages)已被認為是最糟糕的生產系統,籠中的雞無法正常走路,無法展現啄、爪扒等自然行為,也沒有隱蔽的巢位讓牠能安心下蛋,在如此緊迫的環境連續囚禁18個月,造成蛋雞極端受苦的景況。

「我們得餵養所有的人(We need to feed the world.)」,這句俗諺或許能支持格子籠系統;但另有其他諺語或可提供人們反省的契機:「某些看似合理的方法或運作,或許不具正當性(Justified practices, methods that you know quite frankly may be unjustifiable.)」。

二、蛋雞場的疫病與成本考量

畜牧專家葛蘭丁(Temple Grandin)表示,大型蛋雞場除了生產效率之外,另一項難題在於生產系統面對疫病的脆弱本質。

近年來,也許大家對於禽流感造成全場雞暴斃,甚或造成人員死亡的新聞報導,未感陌生;就美國農業大州──愛荷華州而言,一場疫病下來,全州損失可高達3,000萬隻雞。

導演將鏡頭移往兩座蛋雞場,場主將分享他們遭疫病侵襲的經驗。

印第安納州的「玫瑰田畝農場(Rose Acre Farms)」位列美國前三大蛋雞業者,執行長馬庫斯•樂斯特(Marcus Rust)回憶當年,某日凌晨三點醒來,全場350萬隻雞忽然暴斃,那一瞬間如同電影情節一般、了無真實感,一場疫病搗壞一切,讓所有人都亂了方寸。這場惡夢讓他決心放棄格子籠,改採小型的無籠(cage free)飼養系統。樂斯特卸除格子籠系統的某些隔板,讓雞的生存空間是傳統格子籠的2倍;此外,他認為飼養數百萬隻雞的大型生產系統,一旦染疫,全場的動物都難逃劫數,並造成巨額損失,因此也讓他萌發限縮飼養規模的想法。

位於加州的吉拉帝家庭農場(Gilardi Family Farms),是有機、草原飼養的蛋雞場,面對疫病,場主東恩•吉拉帝(Don Gilardi)採取諸多防堵措施,成功避開2015年的禽流感肆虐。但此類型的生產系統可能導致雞蛋供應吃緊,連帶造成蛋價攀升;雖然為了充分利用農場的土地、提升生產效率,吉拉帝的雞舍採可移動的彈性設計,但其雞蛋價格仍為格子籠飼的4倍左右(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fwlbIfG7Cw

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農業經濟學教授──傑生•樂思可(Jayson Lusk)說明:高昂的土地、勞工成本,普遍為非格子籠蛋雞場所必須面對的課題;尤其是草原飼養的農場,更必須為動物提供廣大的土地,另外尚須確保動物能獲得充分的營養。

三、 肯德基州 雞蛋創新農場:生產效率與動物福利兩者兼得

格子籠蛋雞場注重生產效率的,但忽略了動物的生活品質;而重視動物福利的有機、草飼蛋雞場,場主得精算成本,以免雞蛋售價過高,失去市場競爭力。

絕大部分的草原飼養農場,屬於勞力密集、低技術門檻的產業;然而,位於肯德基州的雞蛋創新農場(Egg innovations),場主約翰•布蘭奎爾(John Brunnquell)致力於技術提升,力求於生產效率與動物福利,兩者兼得。

布蘭奎爾坦承大規模飼養絕對是讓單位成本下探的重要法門,他成長於格子籠系統盛行的年代,當時的大學教育也極度強調其生產優勢;而當無籠飼養系統浮出檯面時,他立即發現:動物下蛋的巢位設計必然為其中的關鍵問題,亟待業著投入,尋求解決。

換言之,每當計劃推進動物福利的時候,農場便須投入資金,購置相關設備,例如:農場若想提供動物戶外活動的選擇,那麼戶外便須增加遮蔭設施。而在動物福利提升之際,農場也發現動物的健康與生產力也同步增長,布蘭奎爾對其中妙用,驚嘆不止。

若能讓雞在農場中表現自然行為,那麼雞蛋便只是過程中天然的副產品。

在雞蛋創新農場中,人們可以走向雞,把牠們抱起來,場主親自解說、示範如何穩當的抱著雞,雞如果能與同伴互動、發展社交行為,牠們的生活品質便得以提升;而格子籠雞僅僅做為下蛋的生物性機器,人只能在籠外收集雞蛋,無法讓人享有與動物直接互動的機會。

早年,布蘭奎爾僅覺得雞蛋是一門好生意,而當農場日益成長,他自覺有義務好好照顧這些動物;在環境永續、經濟發展的指引下,為動物謀求福利的期望,成為開啟他另類人生旅程的關鍵要素。(雞蛋創新農場的人道飼養:https://is.gd/X4z5CA

德州州立大學歷史學教授詹姆士•麥可威廉斯(James McWilliams)指出,在餵養數十億人口的壓力下,大規模工業化生產是無可避免的,而眾所關注的環境、道德、經濟等相關問題,其實與農場生產規模並非直接相關,農場如何生產才是重點。雞蛋創新農場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乳牛牧場的動物福利

一、 回應市場的低價訴求,牧場致力牛乳產量最大化

畜牧專家葛蘭丁(Temple Grandin)教授指出,一般以為大規模飼養不利於動物福利的維護;然而,業者對於牛奶生產流程大多有過難解的內心掙扎,部分業者因而深自內省,進而重視乳牛福利,而牧場規模顯然不是其中的關鍵因素。位於印第安那州的「費兒歐克斯牧場(Fair Oaks Dairy Farms)」便是其中代表。

該牧場為環境控制的室內牧場,具獸醫師資格的牧場總經理──邁可•麥柯拉斯基(Mike McCloskey)指出牧場管理首重乳牛之營養供給,其次是房舍配置與生活舒適性。

他強調全然草原飼養的動物,由於原野上草的生長速度未盡相同,無法確認能否恆常提供牠們必要的營養;因此牧場自行栽植作物,精心調製營養的草料,確保動物的健康與牛奶生產力。此外,草原或戶外飼養的另一項缺點,在於雨天導致動物受寒、滿身泥濘,以及經年的惡臭。

為求取牛奶產量的最大化,麥柯拉斯基強調:維護動物健康為其首要工作;其次,供給動物豐富的食物,以獲致該品種產乳量的極大值。

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農業經濟學教授──傑生•樂思可(Jayson Lusk)說明:牧場為了牛奶產量,必須致力於動物的日常照養;但消費市場總是傳來低價需求的訊號,常使牧場業者陷入兩難。

因此,費兒歐克斯牧場在悉心照料乳牛之餘,總是不斷強調牛乳的生產力,以及如何求取產量最大化的作法,便是出於上述之兩難習題。(費兒歐克斯牧場的經營故事:https://vimeo.com/282559603

二、 愛荷華州 光輝牧場:乳牛的母子分離議題

愛荷華州的光輝牧場(Radiance Dairy)採行有機、草原飼養的農法,場主法蘭西斯•緹奇(Francis Thicke)認為馴良的乳牛在自然環境中成長,最能維護動物健康,並讓牠們樂在工作(生產牛奶)。

一般而言,美國乳牛於開始產乳的兩年半之後,便因產乳量下降而面臨淘汰的命運,緹奇指出這是由於動物遭囚禁、限制的緣故;草原飼養乳牛的產乳工作,可維持較長的時間,也因此可以生產更多的牛奶。

此外,該牧場的亮點在於:乳牛媽媽與牠們懷胎產下的仔牛,可以共同生活、優遊原野。
(光輝牧場的有機計畫:https://is.gd/JK5HmG

德州州立大學歷史學教授詹姆士•麥可威廉斯(James McWilliams)指出:乳牛必須反覆進行人工受孕,以便持續生產牛奶,而這牛奶原本是要餵養牠產下的小牛的;而許多人、即便是受良好教育的階層,也未曾覺察此等事實。

前此提及的費兒歐克斯牧場,雖極為重視乳牛的日常福利,但牧場的標準作業流程要求:母牛產子後,迅即將母子分離。場主麥柯拉斯基認為生產食物是牧場動物的基本任務,而牧場從業者的任務便是確保動物免於不必要的受苦,並提供牠們舒適的生活;此外,如果任令仔牛與母牛同住,只要一、兩天,仔牛便開始變得強壯,那將不利於牧場的後續作業。

乳牛的社會化程度極高,若將其母子分離、安置於兩處分開的欄柵,但仍在同一房舍的空間內,此時他們會相互哞叫、哭喊,傳達牠們彼此的悲傷情緒。然而,這是工業化生產的標準作業,即便是高福利標準的牧場也多半如此。

了解這樣的故事,導演帕波拉不免一時產生情緒波動,他對妻子麗莎(素食主義者)坦承,他能掌控、並漸漸褪去此等情緒;此時麗莎喃喃自語:「當你在餐桌前吃飯的時候,或許飢餓感與食物美味,已超越了一切!」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