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蛋連台冷知識 (六):蛋雞福利與在地的人文條件

台灣社會對蛋雞福利的重視程度,將影響其推動的廣度與進度,如果台灣民眾如同歐盟市民倡議(ECI, European Citizens’ Initiative)模式,推動連署、達成共識,促使官方進行相關科學研究與調查,進而掌握相應之執行條件(例如:飼養方式與管理),立法規範,爾後確實掌握法令落實的程度,當然就能水到渠成。然而,台灣畢竟與歐盟國家不同,在絕大多數蛋雞仍飼於格子籠的今日,我們應先充分了解現況,方可確認最佳的執行策略。

本文將討論台灣現況的重中之重:雞蛋消費行為,以及有限的土地資源問題。

眾所周知,只要消費者願意購買,生產者便會依循生產,依據學者於2017-2019年的調查顯示,台灣消費者購買雞蛋,無論其教育程度、居住地、經濟能力,價錢與認證標章概為首要考量,其中以價錢為最,近70%的消費者僅願購買每顆5-10元的雞蛋,就一般超商通路而言,平飼、放牧生產的雞蛋多在每顆10元以上,網路上甚至有每顆售價20-30元的快樂雞蛋。因此,若在消費習慣未能改變的狀況下,能符合農委會制定「雞蛋友善生產系統定義及指南」,僅餘豐富化籠飼雞蛋較能滿足此供需原則。

其次關於土地問題,試想原本經營格子籠飼的蛋農,他理解到友善蛋雞的重要,願意投入轉型,如果他仍想維持原本的飼養規模,放牧或平飼因需求更大的雞生活空間,因此必須增購土地,但台灣的地狹人稠、地價偏高,而且某些地主不願出讓土地給畜牧業者,蛋農常遇到買不起的窘境,或是有時即使有錢也買不到。在獲取土地受挫的狀況下,蛋農只能選擇土地需求較低、可向上疊構的豐富化籠。

然而,如果台灣社會普遍流傳「豐富化籠也是籠子,不符合國際潮流」的說法,上述想要轉型蛋農可能因此猶豫不決,不敢貿進,心想「就繼續維持格子籠吧!反正台灣90%都是格子籠,而且多數消費者也只想買便宜蛋」。排除、甚至醜化豐富化籠,對台灣的蛋雞真的好嗎?

專家表示,就台灣有限的土地資源而言,無籠飼有其發展瓶頸,如果台灣想維持農產品某種程度的自給能力,便不能被掐在這個瓶頸上。

豐富化籠飼、平飼、放牧皆可提升蛋雞福利,也都要面對不同程度飼養管理、疾病控制、食品安全的挑戰,因應台灣特殊的人文、自然環境,不同的飼養方法毋須刻意相互排擠,而應著眼於台灣所有蛋雞福利的提升,做出最適切的推廣策略。

參考資料

  1. 經濟動物友善飼養──蛋雞篇
  2. 農委會修訂〈雞蛋友善生產定義與指南〉 蛋雞友善飼養 標準更嚴謹
  3. 畜牧產業新趨勢:採取「人道飼養」達成動物福祉,更有助於提升營收!
  4. 偷偷告訴你~畜產專家廖震元要來教你挑好蛋
  5. 雞蛋友善生產系統定義及指南
  6. Taiwan upgrades laying hen animal welfare guidelines
  7. European Citizens’ Initiative: Commission to propose phasing out of cages for farm animals
  8. Caged animal farming: EU aims to end practice by 2027
  9. Welfare of the Laying Hen in Taiwan, 2020.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