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漁教育:鮮魚好蝦哪裡來
繼11月三場系列講座「挑好肉、吃好蛋──好肉、好蛋怎麼來?」,
12月再開三場「挑漁產、吃好魚──鮮魚好蝦蟹哪裡來?花枝透抽墨魚烏賊魷魚誰是誰?」
快過年了,該怎麼吃,才能年年有魚呢?🐟🐟快來報名:認識台灣常見在地海鮮
- 2021.12.07 野生捕撈海鮮:魚種、捕撈方式、管理方式
- 2021.12.14 養殖海鮮:魚種、養殖方式、產業現況
- 2021.12.21 漁業的迷思:吃當令、捉大放小、永續漁業
【講師介紹】
😎徐承堉船長
湧升海洋漁業創辦人兼總經理、責任漁業指標創辦人
更多推動食魚教育介紹:
【共同主持】
食農教育點子膠囊 楊雅安、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 湯宜之
【主辦單位】
新竹縣家畜疾病防治所、竹北社區大學、食農教育點子膠囊、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
野生捕撈海鮮
2021.12.07
認識臺灣常見海鮮-野生捕撈海鮮
講師:徐承堉 船長
這是基金會和竹北社區大學、新竹縣家畜疾病防治所一起辦理的講座,邀請到實務經驗豐富的徐承堉船長(以下簡稱 徐總);並特別邀請食農教育點子膠囊FB社團的負責人 楊雅安 共同主持,和大家一起討論”食魚”及”食魚教育”~
也和大家介紹新竹縣家畜疾病防治所也管養殖蛤的用藥喔~以保障食品安全及維護國人健康。
演講一開始,我們和徐總有了不同意見:我們覺得畜牧業被討論太少,這領域的食農教育不足,消費者也不清楚雞豬牛羊相關的生產過程。
徐總說:我覺得,魚,最不足。
“不會吧!”嘰嘰喳喳地反對著,舉一堆有人做虱目魚文化、有人談吻仔魚云云。
不過,聽完演講後,,,歐巴桑小編自首:徐總,你說得對,大家對魚太不了解。😅😅😅
徐總先和大家說明”食物階層”。讓大家想一想:數數我們吃了陸地上甚麼物種?雞豬牛羊,就差不多了;而且,我們不會吃獅子老虎這些食物階層頂端的肉食物種。從人性的角度,倒不是為了甚麼”愛心”,是”不划算”。
那麼,魚呢?(咦?🤨隨便一提就是:臺灣十大名魚)
我們不只吃很多魚種,還很奢侈地從高階的肉食性魚種吃起。
為什麼可以這麼奢侈?因為,這些魚是海養的;人類只花了”捕撈”的成本。捕越多就賺越多。
那麼,”魚”屬於”抓到的人”的嗎?(咦?🤨)
大家記得”白帶魚”嗎?
歐巴桑小編記得小時候一截截煎的酥酥的白帶魚,是常見的便當菜。現在,很少見了。原來,白帶魚是費工用”釣”上岸的,而且,越來越少。此外,現在臺灣捕到的白帶魚多賣去中國,而國人食用的白帶魚反而是進口的。(咦?🤨怎麼會這樣?)
我們會從甚麼樣的地方進口魚呢?管理更鬆散的國家啊,這樣才能降低成本。那,我們能知道餐桌上的魚,是怎麼被捕捉的呢?數量有沒有經過申報及管理?魚獲如何帶入臺灣的呢?…沒有人知道,也沒人關心。
讓我們吃在地的食材、在地的魚~臺灣四面環海,可是,在地的魚卻被抓光、賣光了~我們知道這些事嗎?能不關心嗎?
😒我們一致覺得,這門課,應該開一學期~
😒野撈海鮮、捕撈方式、如何永續等,一堂課太短了~
😏下一堂課談”養殖海鮮”~
開放FB直播,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此重要議題~
🤨養殖海鮮,能解救海洋枯竭的問題嗎?怎麼管理?有沒有食安疑慮?
😉讓我們一起關心!
養殖海鮮
2021.12.14
認識臺灣常見海鮮:養殖海鮮
講師:徐承堉 船長
[設計對白]
歐巴桑小編:虱目魚都是吃大便長大的!
徐總(翻白眼):你才吃大便,你全家都吃大便XD
(以上設計對白,徐總很有風度,只有表現崩潰而已~)
今天的課太有趣了。在臺灣,吃魚吃海鮮是很普遍的經驗:蚵仔煎、虱目魚肚、當歸土虱、薑絲蛤蠣湯等,是小吃攤常見菜色。那麼,牠們從哪兒來?牠們的養殖,對環境有甚麼影響?綠牡蠣是怎麼回事?消費者的食安如何維護?
你覺得,魚要不要喝水?喜不喜歡曬太陽?
你知道,魚也要洗澡嗎?拖著一大桶淡水,下海幫魚洗澡,是甚麼情況?
一漥漥養殖水池,或綠或藍,顏色不一,像彩色顏料一樣,代表甚麼?汙染?
傳說中的養殖魚的”土味”,是怎麼回事?
虱目魚不是吃大便長大的,那麼,吃些甚麼?
關於吃。老師想舉比較平易近人的例子:就像家裡的狗,平時給牠吃生肉,換飼料給牠,就不吃了。
轉頭問防治所所長:這個,你專家。為什麼這樣?
所長:不夠餓。
徐總:算你狠。
想想,動物園的企鵝吃甚麼?
人家在南極吃”冰魚”耶! (冰魚?幾乎被抓光,人類都很少吃得到了)
現在,動物園訓練企鵝吃”虱目魚”。據說,企鵝一開始拒吃、絕食抗議。。。
太有趣了。還好,徐總開直播,讓大家有機會再聽到演講。
講座影片,完整分享。
永續漁業的16個迷思
2021.12.21
認識台灣常見海鮮
漁業的迷思:吃當令、捉大放小、永續漁業
講師:徐承堉 船長
老師說,原本寫的是”十大迷思”,結果,每演講一次就增加幾個,變15迷思。等這次演講,又再修了一下,變16個迷思了。會不會今天看到學員的反應,回家又整理PPT變成20?
“漁業的責任是每個人的責任”~
今天的課很沉重。
有沒有想過,你吃了魚,卻迫使地球某一處的人民成為海盜?當你指責對方”怎麼這麼壞”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兇手其實是自己。
我們掠奪了索馬利亞的海洋資源,無法繼續捕撈養殖、無以為生之下,他們成了海盜。
老師提到,”沿近海漁業”不正是當地人民的生計嗎?”沿近海漁業”引進移工,是臺灣才有的狀況;這樣的作法,將引發過漁行為。因為,成為聘僱關係,變得天天得捕魚才好回本;過去的漁夫,都成了船長,聘移工工作,海洋成了提款機…
真慘啊,
吃魚的過程,發生人權問題、海洋枯竭…能不認真想想:”魚,從哪裡來”嗎?
延伸閱讀
- 如果有飯吃誰要當海盜?索馬利亞海盜的崛起
- 講座影片,完整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