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生遊繪111春 (四):課程專題討論

討論與分工任務:校園講座

2022.05.12

「我們這個,就是共同備課。」課程尾聲,美玲老師結論。

關於發展新課程,從年初就在討論了,一直生不出來。現有課程明明很多,教材、短片、繪本也很多;但是,大家討論又討論,就是不滿意。

最後,決定以「孩子會遇上的經驗:餵食動物」談起,過程會簡單地帶一下人犬安全互動;多面向討論「餵食行為」與「甚麼是對人、對動物、對環境都比較好的事」呢?

從學員Apple在寶山水庫風景區拍的兩個告示牌談起,和孩子談談為什麼罰錢?為什麼禁止?大家同意這是需要帶給孩子思考的課程,所以,之後會以這個主題做新課程發展。 目前為止,沒看過以「餵食」為主題的動保課程。也許是孤陋寡聞,不過,八成不是常見課程。

主題課程:流浪犬政策、收容所轉型

2022.05.19

我們又來「共備」了。

校園巡迴講了一學期的”我愛花花”動保講座,鼓勵師生不隨意養動物、想養動物先來動保教育園區學習等。開始想:在地的流浪犬貓政策為何?面對零撲殺,收容所經營轉型的政策,又是甚麼?

今天特別請防治所林志成課長抽空來,為大家解惑!

因應新發展的餵食動物討論課程,林課長接著跟我們說明過去的餵食犬貓措施、合作經驗與影響;目前的政策;常遇到的人與動物衝突及影響等。

課長清晰調理、引用長期的觀察數據等,讓大家理解相關問題。收穫滿滿!

說到”餵食”,阿婆小編貢獻了去舊金山發現的各種禁餵告示牌。餵食,應該是不敗的樂趣。到處有人餵、到處有禁餵告示牌…WHY?

學員回饋與分享20220519浪犬問題、餵食

今日林課長的課程筆記📒(超神人Apple )

收容所運作:民眾捕捉、飼主棄養、清潔隊捕捉➡️收容所➡️民眾認養、自然死亡、必要時的犬貓合法安樂死。

前端:指收容之前,後段:指收容之後

擴大認養量、抑制收容、擴大節育執行、提高認養率,100%全數送養,但只是夢想啦。

新竹縣防治所不強調收容量,而新建收容所目的為:解決噪音問題、執行教育教學,提供學校機構團體來訪。

目前不擴大收容量,參考過去的數據改為抑制收容量,大部分的狗沒有安全性問題,只有讓民眾困擾的問題。

精準捕捉:都只是因為造成民眾困擾才去補抓(民眾需申請、舉證追車.咬人等相關影片照片)。

收容所空間運用:目前是不要讓米克斯佔空間(因為民眾仍是不太喜歡養非品種犬),主要是TNR,因為絕育手術後犬貓需要休息,所以預留空間做暫時性停留且不斷輪動。

流浪狗被捕捉,因為追車咬人佔了8.5%。

提高認養率,透過各種方式努力去增加認養:因為收容所在市區,認養方便性很高

成立FB粉專:「新竹縣動物保護教育園區」,有志工協助&認養推送文,營造溫馨畫面&傳遞認養犬貓的資訊。

認養像送白菜:不能像以前在鬧區那樣像送白菜一直往外丟、不要是小孩想養狗來認養不用錢等因素去衝動認養,認養是要有責任的,所以有先暫停辦認養活動場,要思考用怎樣新的方式去做認養活動。

要怎樣去做有品質的認養?希望民眾是有思考過再來,要怎樣去評估民眾是否適合養,這個要在思考。

如何挑選好飼主?認養條件:是否有打狂犬病疫苗、有無結紮。提供飼養狗貓的照片可以從旁了解飼主認養現況。認養多隻需派專員至現場查核。30天內可以退還是為了避免認養人做隨意遺棄。

認養條件:第一名是生太多(所以要做絕育)、第二名是不想養(不負責任啊)、第三是沒空養、其他依序是家人反對、搬家⋯⋯所以未來做評估項目的話,是否自有房子將會是一個項目。

政策上的新問題:動物救援比例大幅增加,62%的狗都是救援進來,且多是傷病犬會產生空間問題和醫療經費的問題!動保團體進行媒體文宣的攻擊!因為政策的關係在全台捕抓的比例很低、野放率也低,但依舊仍被動保團體攻擊。收容所也根據批評有進行改善,天氣不好不野放、野放不麻醉、多增加專門醫療的獸醫師、也有跟民間團體合作。

準備成立動物管制隊:主要是做前端的管理,TNR捕捉結紮放回、解決民眾的困擾(像是流浪犬圍攻騎車經過的人)、必要時移除異地野放,當狗有安全性問題時不能待在外處,例如狗會咬傷人。

當幫狗安裝防追器,狗就不會去爆衝抓東西,比較不會去影響民眾生活,例如狗去咬雞。若是噪音等問題,就只能請民眾包容,這是有流浪犬一定會有的問題。

當人犬衝突到一個極致就會出現毒殺犬貓,警察會介入,因為是刑事犯罪。

問題討論:

餵食動物是不好的,政府不會去推行這種做法,也無法去制止已經在做餵食的愛媽和民眾,無論是否有乾淨餵食,政府都不推!

野放的地點不會對外公佈,因為會影響政治上(地域性,放偏鄉又很針對性)和當地居民反彈,單位會挑選盡量提高生存的環境。

流浪

以前收容所曾跟愛心媽媽合作做定點野放,但因為固定餵食造成狗的數量增加,直接影響居民問擾,後來就終止合作。

參考資料:

  • 防追車(點點魚提供)
    1. https://pets.ettoday.net/amp/amp_news.php7?news_id=1422080
    2. https://youtu.be/mA1Ayksd6nM
  • 餵食影響(素鬆提供)
    1. https://www.ymsnp.gov.tw/main_ch/docDetail.aspx?uid=84&pid=17&docid=575

主題課程:狂犬病防疫、犬貓絕育政策

2022.05.26

(學員Apple 提供)

狂犬病介紹

是病毒性疾病,會感染所有溫血動物,僅有蛇、龜、魚等冷血動物可避免,所以感染範圍很廣。

致病機制:主要侵犯神經組織,幾乎感染所有溫血動物。1.大多是透過唾液咬傷感染2.蝙蝠洞內空氣傳播。

症狀:神經症狀病

犬-具攻擊性狂躁不安~瘋狗病,末期肌肉痲痹,不能吞嚥到全身痲痹死亡

人-病毒進入腦部後開始發生神經症狀,焦慮行為改變,肌肉痲痹或痙攣,肢體癱瘓到心肌炎或心肺衰竭死亡。

狂犬病致死範圍:100%死亡率,這裡是指都不做任何處理時,所以需要施打狂犬病疫苗跟做一些傷口清創,可降低死亡率。

狂犬病致病機制:在台灣通常是山裡的鼬獾去咬到狗,而被感染的狗在去咬人,傷口會影響人的中樞神經,最後傷害到大腦。

台灣狂犬病防治

1942年自上海入侵台灣

1948-1957年共死亡782人

1956年起畜犬全面施打狂犬病及撲殺野犬

狂犬病疫苗從美國進口,一年要打兩劑,當時要撲殺是警政單位在做且做得很徹底,所以民國49年開始台灣就成為非疫區了。

1960年台灣成為非疫區

2013年6月台大獸醫系鼬獾檢出狂犬病

全台各地山區陸續發生

一般鼬獾看到人會避開,但若是衝到民宅就會發狂咬人咬狗,提醒大家盡量不要帶狗去山區,有帶狗去的話也不要放任狗在山區自由奔跑,萬一遇上鼬獾容易被咬。

台灣的狂犬病防治工作

狂犬病預防注射:每年施打一次。

很多鄉鎮沒有動物醫院,就會巡迴預防注射,新竹縣200元一劑+免費寵物登記。

動物醫院預防注射:依各家收費標準。

928世界狂犬病日:竹北場,從107年開始實施,110年有六七百隻犬貓來施打。

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未依規定施打者,處新台幣3萬元以上罰鍰。若有辦理寵物登記,如果沒有施打電腦資料都查得到。

野生動物狂犬病病原監測,尤其是對山區的鼬獾監測。

犬貓絕育政策說明

為何街頭流浪犬貓數量過多?

106年以前:

捕捉➡️公告12日無人認養➡️人道處理➡️籠位空➡️繼續捉流浪狗

106年收容所零安樂死以後:

捕捉➡️公告無人認養➡️佔籠位➡️沒籠位➡️無法捉➡️繁殖孳生➡️更多流浪狗

絕育要做得徹底才能杜絕流浪狗過度繁殖

流浪犬貓的問題:新竹縣市流浪狗會咬雞鴨、破壞菜園、追車咬人等造成困擾,結果被人投擲毒餌殺狗貓,也造成愛狗人士和當地民眾產生衝突。

流浪犬貓管理

107年~109年間,新竹縣流浪狗數量的控制上表現不錯(遊蕩犬隻數值比0.74)

流浪犬貓處理措施

流浪犬來源:109年社團財團法人相信動物協會年度報告數據

  • 棄養及走失:12.5%
  • 家庭放養:42.1%
  • 野犬繁殖:37.6%

處理方案

收容➡️新竹縣158(收容數)/114(容量)=138%(顯示已超收)

認養➡️60%~70%

絕育➡️三合一免費絕育及TNVR等鼓勵絕育措施,是絕對要做的事

處罰➡️杜絕棄養及強制犬貓絕育,針對棄養和未絕育的,依動保法規定處罰。

新竹縣在109年的收容所認養率為71%,算是不錯;但不可能靠認養來解決問題。

收容所定點絕育:每週四免費流浪犬貓絕育,但要先登記才能排時間

擴大三合一免費絕育:動物保護團體及獸醫院合作

三合一:狂犬疫苗、絕育手術、寵物登記

動物絕育車提高絕育機動性,可開到學校等地便利絕育實施

家犬貓絕育補助簽約獸醫院:10家 目標:本年度目標3000隻

TNVR絕育後原地回置

誘捕、絕育、注射疫苗、放回原地

新竹縣做TNVR沒有很理想,因為犬貓絕育後需要休息時間,等傷口恢復到一定程度才能放回,約七天,且要有足夠的空間但收容所滿載無法。

誘捕的部分需要大量人力,以前是清潔隊但忙不過來,要靠外包廠商執行但爭議大,現在是等捕狗隊成立後由收容所自行處理。

捕犬困難但絕育更困難,有漏網之魚很快就會增生不完,公務人員沒辦法一直耗在這邊抓抓放放。

本所歷年收容數vs絕育數

絕育替代捕捉收容:111年絕育目標3000隻,預期這樣可以有效控制街頭流浪犬的數量。

絕育的好處

預防疾病:母狗有子宮蓄膿、公狗可以避免睪丸癌

個性穩定:避免發情燥動

生活品質:避免母狗生理血跡弄髒家裡

人狗共處:絕育對人狗都有好處

動物保護法第27條:未為寵物絕育且或未申報者罰5萬至25萬元

新課程討論:動物餵食問題

2022.06.16

久違的實體課,我們又能七嘴八舌面對面溝通了!

繼校園巡迴「我愛花花」動保講座:同理心與飼主責任

這回兒,我們來準備「我愛阿肥」動保講座:動物餵食與責任感

餵食動物應該是不敗的樂趣,生態農場中賣飼料包,提供民眾餵食小動物;在公園,大家可能看過為防範禽流感、請勿餵食鴿子禽鳥之類的告示牌(很愛餵);或是校園、社區,鄰居間為了餵不餵食流浪犬貓而生氣著…

我們仔細回顧2022.06.12記錄的社區阿肥案例,分享大家各種社區的經驗。大家在社區公園遇上流浪貓,會不會餵食呢?用甚麼觀點和孩子討論這件事呢?

餵食,對街貓本身及族群是有影響的。只餵而不絕育,繁殖力強的貓咪將考驗社區居民的容忍度。

那麼,絕育後,還要繼續餵嗎?會有甚麼影響?

除了貓咪本身族群數量外,不同物種間的族群,又將有甚麼影響?

(沒有標準答案。要看環境、社區、動物的狀況,而且三者交互影響。)

回想阿婆小編十幾年前,還曾認真訪談過中央管理者(農委會動保科)、地方管理者(臺北市動保處)、區域管理者(簽約同意執行街貓絕育回置的里長)。瞭解街貓從餵食、捕捉、絕育到回置,可能會造成甚麼民怨。管理者怎麼看這件事,同時也反映了民眾的觀感。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愛媽住T大附近,長期照顧自己的里的流浪貓咪。她說,每到暑假,就是貓咪棄養潮;學生畢業,就把不好帶回家的動物棄養在社區。

Nancy和我們提到,有個朋友的孩子認養一隻貓,畢業後,孩子希望帶回家,BUT孩子的娘實在沒辦法接受。結果,孩子為貓咪租房子,一個月付5000元。在孩子不放棄下,終於,貓咪有機會和大家住在一起了。孩子的娘也學習和貓一起生活。

許多許多的生活經驗,比對概念,反省要帶給孩子甚麼想法。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分享與溝通,大家的故事似乎慢慢浮現了。

陶真老師曾說,跳過生活經驗,就是「說教」。

然而,對孩子說教是沒有用的呢!

案例說明:「我愛阿肥」緣起

2022.06.12拜訪陽光社區的陽光貓咪

那個,「我愛花花」講座上了一個多學期,大夥兒經過討論,下次要講「我愛阿肥」(誤)。夥伴們決定要和孩子討論複雜的「餵食動物」的問題:善意VS責任。我們為什麼餵食動物?以及餵食動物有甚麼影響?對誰產生影響?我們怎麼考量這種事呢?

這是孩子時時會遇到的狀況:河濱的狗、公園的鴿子、山上的獼猴、生態池的烏龜、生態農場的羊咩咩…餵,還是不餵?這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但是,夥伴們希望帶給孩子想想。

第一個故事:

大家看過《吃六頓晚餐的貓》嗎?

在亞里斯多德街當街貓的席德,雖然有6頓晚餐可以吃,不過,要當6戶人家的寵物貓可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喔!

這兒也有一隻,大概跟席德一樣,也有不少美食可以吃,牠的名字叫做「阿肥」。

這兒是陽光社區,有一隻很陽光的貓、個性跟狗一樣,看到我們(第一次出現在社區的陌生人喔),就走過來打招呼,坐在我們之間。

我們有先問問Mila:請問,可以摸牠嗎?可以抱牠嗎?

Mika告訴我們,阿肥非常親人,可以摸,但不可以抱。抱住牠,會讓牠太緊張。

阿肥自在地在我們之間繞來繞去,也讓我們摸摸牠柔軟的毛。

看牠躺著,壓出肥肚肚,果然名不虛傳…

阿肥的故事

今天,Mika來和大家分享阿肥的故事。

阿肥來到這個社區已經十多年,Mika留意到阿肥時,是近三年的事。那時,阿肥已經絕育,而且有做剪耳識別。因為「男左女右」,從阿肥左耳剪角,可以判斷牠是公貓。

十多歲的阿肥,好好照顧健康是件重要的事。

Mika會在固定的地點、規律的時間餵食:早上有乾飼料、晚上有肉罐罐;偶爾有零食可以吃。

Mika定期為牠滴除蚤劑,所以阿肥很乾淨,身上沒有跳蚤,環境中也沒有。

不過,這三年,曾發生一件不尋常的事:阿肥不見了!

牠消失一段時間,有一天,虛弱地回到社區。Mika發現阿肥左後腳掌的部分受傷潰瘍。Mila趕緊帶牠看醫生。

獸醫師說,已經潰爛了,需要截肢。

可是,Mika說,阿肥是一隻流浪貓,失去腳掌,生活會很困難。而且,Mika家裡沒有辦法養牠。希望獸醫師想想辦法。

獸醫師便讓阿肥住院,先清創照顧。最後,只動手術截除無法復原的一趾。

Mika說,她非常感謝獸醫師悉心醫治。阿肥恢復地很好。

最讓Mika感動的是,鄰居發現這件事後,主動集資,共同為阿肥支付兩萬多的手術費用。

而阿肥,也很幫忙。Mika說,不論是用攜帶籠帶阿肥去動物醫院,或是吃藥,阿肥都乖乖配合。

這實在很不簡單。我們家小貓(牠是一隻狗)餵藥需要諜對諜,還可以蓄口水,把膠囊溶掉、流出來…

這天,我們拜訪時,注意到阿肥左肩有個傷口。

Mika告訴我們,這個社區有兩隻貓,一隻阿肥,另一隻是小花。小花比較年輕,可是不親人,吃完飯就會躲起來。

最近出現第三隻流浪貓。因為動物有地域性,阿肥會趕牠走,只是年紀大了,常常打架打得傷痕累累。還好,小花會幫忙阿肥。

Mika說,如果晚上聽到不尋常地叫聲,就會快點下來瞭解狀況。

她說,流浪貓討生活很辛苦,她也很同情第三隻流浪貓。但是,動物有地域性,她需要考量阿肥及小花的狀況;也要考量整個社區居民的感受。

一個社區適不適合越養越多貓呢?

Mika提到,過去也曾發生管委會經討論而公告禁止餵食街貓的情況。所以,雖然很同情第三隻流浪貓,但是,順著阿肥及小花的意願,考量社區的狀況,最後,選擇不接納新貓進入社區。

不過,Mika說,她曾經遇到合適的小貓,為牠們絕育,而且成功送養了。

照顧動物真是很不容易。

如果我們飼養了一隻動物,千萬要負起飼主責任,不能隨意棄養。動物流落街頭,討生活很辛苦呀!

如果我們有能力的時候,也多為周圍的小動物想想,我們能為牠們做甚麼。 未來,還會有更多故事記錄喔~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