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於建蓁環境文學營
全新型態,2025年共9場,首場在3/8台北展開
- 2022年 漫步自然環境,自在書寫感覺 3日的文學營在宜蘭頭城農場。
- 2023年 環境X文學遶境,講座、嚮導式遊程、書展、線上讀書會共33堂課。
- 2025年 現場X書寫,建蓁環境文學營全新型態,邀請8位作家9個場次帶大家親臨其書寫中的環境裡:從觀察、視角、縱深,抽絲剝繭再到文字的書寫的邏輯、佈局,實境與書寫交織,講座與實察結合,走入環境中發掘文字,從文字裡探環境。
二、活動日期與講者:
(講者日期與時間已確定,講題、地點與類型將陸續更新)
場次 | 日期 | 類型 | 講者 | 主題 |
1 | 3/8 上午 | 講座 | 黃瀚嶢 | 尋找當代的博物學家——生態書寫的實踐力量 |
2 | 3/8 下午 | 嚮導式遊程 | 黃瀚嶢 | 城市的博物閱讀 |
3 | 4/26 下午 | 講座 | 劉鎮 | 生病與生態——不可思議的博物學 |
4 | 5/17 下午 | 講座 | 朱宥勳 | 讀寫「環境書寫」的鋩角:拆解文章的三要素 |
5 | 6/7 | 講座+導覽 | 林敬峰 | 《雙重解剖》展場導覽——用刀的視角觀看標本 |
6 | 9/20 | 嚮導式遊程 | 李政霖 | 那魚以裸身背叛死──閱讀我們的河溪 |
7 | 10/18 | 待訂 | 黃瀚嶢 小令 | 待訂 |
8 | 11/15-16 | 待定 | 劉崇鳳 | 待訂 |
三、各場次報名(將陸續開放):
(一)尋找當代的博物學家——生態書寫的實踐力量
- 講座說明:探索生態書寫的基礎動能與當代價值,在倡議、抒情與報導之間,找到文字的整合力量,以及「博物學精神」在書寫行動中重新實踐的可能。
- 講師簡介:黃瀚嶢,台大森林所碩士,生態插畫工作者。夢想是當十九世紀那種博物學家。現從事生態圖文創作與環境教育。曾獲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作品《沒口之河》 獲台灣文學金典獎。著作另有《霧林蛾書 》、兒童繪本《圍籬上的小黑點》等;繪圖見於《橫斷臺灣》、《通往世界的植物》、《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與各類環境教育相關出版品。臉書專頁「斑光工作室」。
- 講座時間:3/8 週六 10:00-12:00
- 講座地點: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0號504室)
- 活動講師:黃瀚嶢
- 活動費用:350元/人
- 活動對象:有興趣的人
- 報名網址:https://reurl.cc/269mbv (已截止)
(二)城市的博物閱讀
- 活動說明:從古地名、聚落紋理、城市綠地到獨立書店,共同進行一場多視角的街區走讀,作為環境文學營的第一場實習。
- 講師簡介:黃瀚嶢,台大森林所碩士,生態插畫工作者。夢想是當十九世紀那種博物學家。現從事生態圖文創作與環境教育。曾獲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作品《沒口之河》 獲台灣文學金典獎。著作另有《霧林蛾書 》、兒童繪本《圍籬上的小黑點》等;繪圖見於《橫斷臺灣》、《通往世界的植物》、《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與各類環境教育相關出版品。臉書專頁「斑光工作室」。
- 活動時間:3/8週六13:00-15:00
- 集合地點:捷運雙連站2號出口旁草盛園青草店集合
- 活動講師:黃瀚嶢
- 活動費用:350元/人
- 活動對象:有興趣的人
- 報名網址:https://reurl.cc/Q5qbG2 (已截止)
(三)生病與生態-不可思議的博物學
- 活動說明:生病和生態有關嗎?事實上,臺灣曾經是瘧疾疫區,探險家、在地居民、殖民者在野地走動時更是有感染「風土病」的風險。然而,在環境大幅改造的現在,疾病看似與環境無關,實則只是成為被遺忘的伏流。本講座將介紹影響臺灣歷史的蚊媒疾病,以及常被遺忘的、研究疾病的生態研究者;以及探問疾病—一個負面的、不想被人們記憶的生態連結,是否也能寫出精彩的環境文學。
- 講師簡介:劉鎮,就讀於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國際博士學位學程與國立師範大學生命科學所,並於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學習。專攻蚊蟲生態學、疾病生態學。曾擔任永和社區大學《生態面面觀》課程講師。曾於林業試驗所植物園組、文化大學生命科學系、臺大森林系擔任研究助理。常常在重新適應野外調查、寫作、建立數學模型三種狀態的途中。喜歡環境文學的普通讀者。出外靠朋友寫作會成員(目前會員一人)。
- 活動時間:2025/4/26 週六13:30-16:30
- 集合地點: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0號504室)
- 活動講師:劉鎮
- 活動費用:350元/人
- 活動對象:有興趣的人
- 報名網址:https://reurl.cc/Q5qbG2 (報名中)
(四)讀寫「環境書寫」的鋩角:拆解文章的三要素
- 活動說明:在「環境書寫」的主題下,最常見的文類,是散文與非虛構書寫。本場座談,我們將從「素材、情感、洞見」三種散文的經典要素出發,拆解相關作品,理解「環境文學」的特殊組成。透過這個架構,我們也能看到數十年來,從自然書寫、生態書寫到「環境書寫」的演變歷程:哪些要素越來越強化,哪些要素又有了根本的轉變?
- 講師簡介:朱宥勳,1988 年生。畢業於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專長為現代小說、文學批評。曾獲金鼎獎、林榮三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台積電青年文學獎。已出版個人小說集《誤遞》、《堊觀》、《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評論散文集《學校不敢教的小說》、《只要出問題,小說都能搞定》、「作家新手村」系列二冊、《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戒嚴台灣小說家群像》、《他們互相傷害的時候:台灣文學百年論戰》,長篇小說《暗影》、《湖上的鴨子都到哪裡去了》。與黃崇凱共同主編《台灣七年級小說金典》,並與朱家安合著《作文超進化》。目前擔任奇異果版高中國文課本執行主編,並於鳴人堂、蘋果日報、商周網站、想想論壇等媒體開設專欄。
- 活動時間:2025/5/17 週六13:00-16:00
- 集合地點: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0號504室)
- 活動講師:朱宥勳
- 活動費用:350元/人
- 活動對象:有興趣的人
- 報名網址:https://reurl.cc/Q5qbG2 (報名中)
四、注意事項:
- 為尊重講師之智慧財產權及其他學員隱私與權益,禁止錄影、錄音。
- 15人開課,如人數未達會回信告知並全額退費
五、聯絡我們
-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
- 協辦單位:上下游副刊
- 電話:02-25995598
- 電子信箱:admin@chengchen.org.tw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hengch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