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家附近的流浪狗

朱惠娟 導讀.撰稿

1997年時出版的封面/《我和我家附近的流浪狗》/信誼基金出版社

書名:我和我家附近的野狗們(1997年初版)
現已更名為我和我家附近的流浪狗(2016年再版)
作/繪者:賴馬
出版社:信誼基金出版社
本篇文章所引用繪本圖片均屬信誼基金出版社所有。

賴馬「我和我家附近的野狗們」繪本出版時間是1997年,彼時台灣動物保護的風氣以及教育還在起步當中,因此書名還稱呼「流浪狗」為「野狗」。從書名就可以知道當初一般大眾對流浪動物的態度不夠友善,將外面流浪的狗和貓都冠上「野」字,而當時對待流浪動物的方法不是驅趕,就是捕捉關進鐵籠之後,再安樂死。這樣的「處理流程」,往更早追溯至1990年代,台灣社會普遍將流浪動物當疾病和髒亂的來源,所以管理單位是環保局,在派捕犬大隊捕回之後,關進牢籠,不予餵食,任其自相殘食的情況都有,最終是撲殺,並非安樂死。因此高雄壽山動物收容所有獸魂碑,環保局溝渠隊也曾設立。那時,流浪動物的下場十分淒慘。

因此在還稱流浪動物是野狗的時代,賴馬的繪本就有同理心,作者並沒有大聲疾呼,只是以詼諧的口吻來敘說流浪動物造成小孩心中的陰影的一段往事。作者開放包容的溫暖胸懷是這本書讓人一再想閱讀的原因。

「我」繪本封面的「野狗」是充滿著邪惡笑臉的狗狗群像。翻開繪本的第一頁,是一隻大狗的陰影投射在小男孩的驚慌神色上,彷彿小孩和狗狗之間有一場攻防要開始。

繪本一開頭的場景也是家裡附近的流浪狗到處大小便的場景,然後接下來是一隻比狼還要大的狗撲向小男孩,誇張的情節,人狗比例不符的畫面產生一種趣味感,但同時也畫出小孩在遇到個體比自己小,但聲勢比自己強的動物時的心情,其實狗狗雖然已進入人類社會有上萬年的時間,但動物防衛的本能還在,難怪繪畫者要用誇飾的方法來說明心中陰影的形成。

扮成一棵樹躲避狗兒的孩子/《我和我家附近的流浪狗》/信誼基金出版社

每天都要上學,在沒有家長小心呵護帶到學校時,小朋友想方設法來閃躲或者欺敵,這是一場人狗大戰吧?但畢竟狗兒沒有要置人於死地,所以敘述者把自己裝扮成一棵樹,像打游擊仗一樣,有時還畫一張詳細的地圖,如何避開狗狗,光是仔細看這張地圖就增添很多閱讀的樂趣。

流浪狗如何來的?爸爸說野狗都是主人棄養的,為了一己之私害得小狗無處為家,真是令人心酸,有時人類害怕狗,就動用暴力驅趕狗狗,其實這種粗暴動作反而引發小孩子的同情心,覺得狗狗很可憐,暗自落淚。

接著作者用簡單的三張圖交代人類如果不喜歡野狗是如何處置野狗的:捕狗繩出動,狗狗被套上繩索之後用力甩進捕犬車上,每一隻狗的眼睛都充滿哀傷驚慌,與牠們在外面逗弄小孩不要靠近的不可一世動作大相逕庭,狗兒在人類社會中本是陪伴動物,工作好夥伴,貼心小天使的,但淪落街頭之後,因為人類不當的行為以及不友善的態度,折射出牠們的凶狠,髒亂,人類才敬而遠之讓牠們命運在不幸中不斷輪迴,這種結局何其殘酷…因為作者覺得狗兒無辜,所以最後以兩隻剛出生的毛茸茸的小狗提醒大家:沒想到又髒又醜的野狗會生出這麼可愛的小狗。

可不是嗎?作者真正要講的是主人的態度,每一隻狗不只是出生時很可愛,只要你好好愛牠,把牠照顧好,牠會一直很可愛的。一個文明的國度是不會讓街頭充斥著流浪動物。更何況狗狗這種馴化動物遠古時代就是人類的好夥伴,才帶進我們的生活裡。如果因為現在飼主的不盡責,讓狗在街頭流浪,你大概也可以想像這個國家是如何對待弱勢的族群。

經典繪本的經典在於不同的時代裡都充滿著友善的觀點和溫暖,不覺得觀念落伍。賴馬後來提醒大家,小男孩雖然一時的心軟想要領養小狗,但是爸爸說:「餵食,陪著散步,幫忙洗澡以及生病時的照顧,你能做到嗎?」假如無法做到,可能又是製造出兩隻流浪狗在街頭了。最後小男孩還是乖乖的玩他的玩具狗就好。

不論是狗或者是其它野生動物,各位家長一定要記得,有許多流浪動物都是商業操作推波助瀾而來的,不要因為自己或者小孩看完電影後一時衝動想買小動物,不顧後果的買回來當寵物,一旦不會養,沒時間養了,就亂丟棄,這是大大違背了好生之德的旨意,因為你想養牠,買牠,繁殖業者就更大量繁殖,等無法飼養就只好丟棄,這不僅僅是倫理道德的問題,同時也造成了入侵性外來種破壞野外生態的問題。

2016年發行之紀念版/《我和我家附近的流浪狗》/信誼基金出版社

這本繪本可以談論,延伸的東西很多,帶領孩子閱讀時,家長或者老師可以將動物保護和環境容忍度的問題提出來和想養小動物的孩子一起討論,而且2016年又再版了紀念版,可見這是一本值得共讀的台灣本土動保繪本。

延伸連結

・繪本動畫:https://children.moc.gov.tw/book/214901
.引導孩子畫出一張住家附近的地圖吧!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