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熊的亞米桑

朱惠娟 導讀.撰稿

本篇文章所引用繪本圖片均屬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所有

《黑熊的亞米桑》書籍封面與封底/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繪者:劉俐穎
作者:黃漢青
出版社: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出版日期:2017/12

玉山國家公園是台灣黑熊重要的棲息地,「黑熊的米亞桑」的出版顯示對於黑熊的重視早在2018年發生的「南安小熊事件」之前,可見玉山國家公園對於自然資源的掌握相當有自信,「黑熊的米亞桑」故事內容有特色也很有意義,玉管處可以考慮再出續集,會更加深台灣的中央山脈是黑熊故鄉的印象。

台灣黑熊胸前的V字形白毛,是最好認的一個標示,在國外的繪本裡( 森林大熊)也可以看得到。然而多年來從事保育台灣黑熊的學者常感嘆,國人對於台灣黑熊的關心遠遜於中國熊貓,以致於不少人還質疑到底台灣黑熊還存在嗎?會不會跟台灣雲豹一樣已經消失無蹤了,幸好這些年來台灣黑熊保育協會一直推廣台灣黑熊的保育,加上2018年的「南安小熊事件」也喚起國人的關心,黑熊的保育也不只是新聞事件的光暈效應而已,更重要的民間力量結合政府的宣導,用各種方法行銷也好,教育也可以,台灣黑熊的關注度慢慢上升中。

布農族視角敘述生活在臺灣山區的台灣黑熊/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黑熊的米亞桑」以布農族原住民的視角來敘述,曾是動物獵人的爺爺,因為不小心傷害過黑熊,讓他很愧疚,後來因緣際會成為「熊熊幫」最重要的推手,也帶動大家來參與,書中另外講到的黑熊和雲豹的傳說,畫得相當有趣,可惜並沒有詳細描述這個故事。

繪本故事一開始是在課堂上討論以及趁機灌輸保護動物理念,圖畫很有懷舊感,很像國立編譯館時代的小學課本插畫。當故事進入爺爺來學校講故事後,就精彩起來了。布妮(布農族小朋友的名字)的爺爺到學校分享獵人的經驗,先講雲豹和黑熊彼此之間的捉弄,逗得小朋友哈哈笑,後來小朋友七嘴八舌地問爺爺獵過什麼動物?「山羌、野豬和飛鼠」,雖然沒有獵過黑熊,但是爺爺所設的捕獸夾不翼而飛了,後來才知道是夾到了一隻黑熊,爺爺聽長老的判斷認為黑熊為了求生,自己咬斷手才能活下去,這一個解釋讓爺爺好心驚。

沒想到的是,爺爺竟然再次遇到這隻受害的黑熊,他看到黑熊的斷掌就知道,這一隻熊是被他的捕獸夾所傷害的熊,在雙方狹路相逢看似對峙情況危急之際,打獵的夥伴要爺爺趕快射殺黑熊,但是爺爺似乎是內心滿懷歉意,遲遲沒有發射子彈,幸好黑熊因為看到小熊鑽進草叢裡,為了保護小熊就跟著離開,才解除了危機,爺爺後來就成為熊熊幫的創始人。

「什麼幫,熊熊幫/一起加入熊熊幫/怎麼幫真簡單/不要射牠不要吃牠不要打擾牠/怎麼幫真簡單/移動套索移掉陷阱移掉捕獸夾…」

故事到最後積極的宣導不要用套索和捕獸夾以免傷害到台灣黑熊。這是國家出版的繪本的特色,宣導的功能遠勝過故事本身,後面還有一個小專欄很有意思,如果人在登山時遇到了台灣黑熊怎麼辦?後面有很好的指導文字。

其實這個故事本身就很有張力,如果用其它的寫作法(例如「竹籔中」的寫法)來呈現,也可以更加動人。爺爺心虛不敢擊殺黑熊,而黑熊保護幼兒的心思比復仇更多,更何況黑熊並不知道捕獸夾是誰放的,復仇的想法完全是爺爺自己在想像。

書的後面有解釋「米亞桑」是布農族語,「家鄉」的意思。台灣原住民當中,布農族被稱為台灣的雪巴人,他們的移動幅度和人力伸展是最強的一族,也是在日本治台時最後一個歸順日本的原住民族群,這一本繪本除了為政府宣導去除捕獸夾的功用之外,也放了大量的玉山知名植物和鳥類,繪本加上宣導自然公園的概念,可能有人覺得物超所值,但是個人覺得主題太凌亂,產生故事傳達的干擾。

#繪本導讀 #動保教育 #臺灣黑熊 #布農族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