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房子

作/繪者:維吉尼亞.李.巴頓
譯者:林真美
出版社:遠流出版社
2010/08/05 初版26刷原作:1942年出版
導讀人:朱惠娟

小房子是一本經得起時間變化的繪本,因為它是兒童讀物中談到成長的繪本,關於一棟房子和它週圍環境遇到變化又克服困難的故事,當萬事萬物如流水般滔滔逝去,小房子沒有拆掉又重新出發,小房子歷經了很多苦難,後來小房子有了一個快樂的結局,受過痛苦忍耐之後,又可以重拾往日的美好,這是一本讓兒童讀起來充滿希望的繪本。

小房子出版一年之後得到了美國「凱迪克獎」的殊榮,從它的版面設計就可以看出端倪,由封面和封底的蝴蝶頁開始,小房子就以古埃及壁畫的連續概念,源源不絕地出現1940年代之前交通工具(作者對交通工具和怪手相當有興趣,可參考她的其它繪本),不同組合的人物從小房子前面的馬路出場,有最早的前輪大後輪小的高輪腳踏車、馬車、貨卡車、公車、載馬的貨車等等,畫面相當流暢有趣,也非常厚工(台語,費工的意思),在你看故事前和看故事後,都不想放過這些細節,開頭就是氣勢很好的繪本「序曲」。

故事開始,小房子站在丘陵上,它是小小的,漂亮的,堅固的房子,所以主人曾經說不想賣掉房子,不管出多少錢都不賣,要留給孫子的孫子的孫子。作者給小房子畫上一個擬人化的臉,這時的小房子一付驕傲,滿足的模樣,大地寛廣遼闊,白天有太陽光的照耀,夜裡星光燦爛的陪伴,而且蘋果樹會在夜裡跳舞,小房子想必十分愜意。但是,小房子也注意到了遠方有城市的燈光,,「城市?城市到底是什麼?」這時小房子開始好奇城市的存在。

小房子的四周也多出了鄰居,附近開始有一戶一戶的農場,馬兒在草地上奔跑,農夫拉著馬在田地上犁田,房子附近種了蘋果樹,春天時白天變長,天氣變暖,草變綠,蘋果樹花開,小孩在河邊玩水!

漫長的夏天來了,丘陵上長滿白茫茫的小雛菊,蘋果變紅了,小朋友開始到河邊游泳;秋天的樹葉變紅變金黃,落葉飄飄,雖蕭瑟但是豐收又農閒;冬天,房子的四周一片雪白,小朋友乘雪橇,滑雪和溜冰,作者用四季不同的變化來表達小房子與大自然環境所賜予的美,對於經常接觸繪本的朋友或許也發現了,打開書本時,字體的排列不是整齊畫一,小房子的字都是菱形或者梯形或者像斜體字一樣有變化,而且大圖會偏重一邊,字的旁邊會多出一幀可愛的小圖。遠流出版社也注意到了,所以字體排列和英文版是一樣的,觀看時都會注意原作者的巧思。

接下來是小房子受到的現實的衝擊,有一天,不用馬的車開了進來,挖土機一部一部闖入,剷掉小雛菊,掉下很多石頭和沙子,小房子的附近開馬路,接著小房子已經被高樓、公寓、國民住宅、學校、商店和停車場包圍住,小房子裡的人搬走了,因為小房子的主人早有說過,不能賣房子,所以小房子只好每天乖乖的站在原地,東看看,西看看。到了晚上,小房子不再像以往一樣安寧,它也了解到「這裡已經是城市了」小房子懷念以前的雛菊花開和夜裡跳舞的蘋果樹。

小房子位在交通繁忙和噪音四起的都市,地下鐵、高架橋、火車,還有高樓不停地蓋,地下室不停地挖,灰塵、噪音,川流不息的人群,畫面也從明亮顏色改為黑撲撲的顏色,像蒙上一層厚厚的灰塵,在雜亂無章的畫面中幾乎不見小房子的身影。

直到有一天一個女人和她的丈夫牽著小孩經過,女士說小房子和她奶奶小時候住的一模一樣,只是那棟小房子在鄉下,有雛菊和會跳舞的蘋果樹,後來他們再仔細調查之後才知道,她的奶奶住過的正是這棟小房子,而她就是小房子主人的孫子的孫子的孫子,於是她和家人決定為小房子搬家。

小房子以為搬家很可怕,沒想到,小房子搬來的地方一樣是在丘陵上,有綠草,有鳥鳴,還有兩棵蘋果樹,小房子破舊的門和窗也都修理好了,小房子又回到往日那個圍繞著日月星辰,春夏秋冬都分明的土地上了。

這本兒童繪本雖然觸及環境開發以及都會化的議題,但是上個世紀的40年代,本書作者似乎還不曉得有不可逆的環境破壞概念,認為既然破壞了就離開吧,搬到另一處新天新地重新來過,殊不知進入了21世紀,70多億的人口,無止盡的開發,環境出了大問題:氣候變遷,冰川消失,地球平均溫上升一度,環境問題愈來愈嚴重了,所以講師在講到小房子時,記得給孩子一個快樂結局之餘,也應該提醒,不能再破壞環境了。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