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保生遊繪112春 (七):期末特別講座

東非野性之旅:我在野生動物身上學到的事

2023.06.29

講師:祝之琦

「這個課,是社大唯一下課後,還有一堆事要做的課。」竹北社大執秘如是說。~2023.07.12 校園動保推廣講師聚會
夥伴說,這個課名寫「教育志工培力」,又沒說要公共服務(竟然還這麼辛苦)。不過,大家還是留下來了。
很感謝夥伴認同教育推動的價值!
所以,每到期末,會安排特別活動。

這次,身為講師 #祝之琦 的粉絲的阿婆小編,想起天天追蹤老師蜜月旅行的日子,特邀老師和大家分享東非旅遊與動物觀察的經驗,讓大家有機會想想:我們和牠們是甚麼關係呢?

首先,Michael老師說明坦尚尼亞、馬賽馬拉國家公園等的地理人文背景,幫助我們浸入非洲草原,稍稍理解會是甚麼樣的生活型態。(甚麼!一下飛機,在機場看到犀牛;走在路上看到長頸鹿?)
一個國家公園就和台灣一樣大,而這個國家是台灣的26倍大,是人類發展指數最低的國家之一。不過,對當地人來說,動物和人們一起生活,思考用甚麼態度和動物相處,是時時面對的日常。所以,老師說,當地人普遍有高水平的生態保育觀念。
觀光,是國家重要產業;保護生態,就是保護人們自己的生計。

其次,之琦老師用一個個旅遊中遇到的有趣故事,分享生態觀點。
例如:大家知道這兒殺人第一名的動物是誰嗎?河馬。排名第二是水牛、第三犀牛。都是草食獸,離這些動物遠一點,保持安全距離,是不二法則。並不是一般想像的「猛獸」。
一段段自拍的狩獵影片,告訴我們:每一場獵食行為,都是用生命在搏鬥。從一隻水牛被獵殺,到成為枯骨、回歸土壤,都有一層層的食客,賴此維生。人為介入,誰生誰死,都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輕率干預,是相當危險的。
(演講時,所使用的畫面,都是兩位老師自己拍攝的呢!)

最後,回到台灣的生態,我們可以做些甚麼呢?
之琦老師以幾個案例,鼓勵大家在日常生活保護可貴的野生動物。如,支持生態友善農產品:不用農藥、與土地共生、與自然共存的護鷹鳳梨。https://youtu.be/zhyG5WaU5Es
從大安森林公園鳳頭蒼鷹-廣志爸爸和小南媽媽失敗的育雛經驗,大家學到甚麼?
在台東野灣野生動物醫院的動物救援經驗,我們是不是更理解獸鋏、山豬吊的危害?遭犬傷的山羌,回不去山林,人為飼養終老就能結束這隻動物的痛嗎?還是製造更漫長的苦難?

非常感謝之琦老師與Michael老師為大家準備這麼精彩的演講!

對了對了,
非洲旅遊,是大家比較陌生的行程,老師們行前做足功課,並和我們分享,說明一般經典套裝行程VS客製化行程等的注意事項。有趣的是,老師畫了一張馬賽馬拉國家公園(大草原)地理位置-月份-動物。想看到甚麼動物,就要在不同的季節,到不同的地方喔!

更多老師們的精心分享: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