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宜之1、林欽傑2
- 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研究員,通訊作者。e-mail: Lcaeve@gmail.com
- 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研究員
長摘要
高雄市動物保護處(以下簡稱動保處)在燕巢動物保護關愛園區(即流浪動物收容所,以下簡稱園區)發展特色課程,辦理戶外教育、營隊活動、音樂會及園遊會等教育推廣活動,獲獎證肯定,包括:政府服務獎(專案規劃類)(2018),環境教育認證設施場所(2019)及金點設計獎(整合設計類)(2021)等,翻轉流浪動物收容所之負面形象。此外,園區建設獲得綠建築標章與多項卓越建築獎項,體現其重視環境保護與動物福利理念。顯見,園區無論在軟體運作或硬體設施,均博得各界肯定。
地方動保主管機關執行動保教育業務,大多呈顯嚴重人力、物力不足與缺乏教育專業之問題(林明鏘,2016),而該業務甚至讓人有「形同虛設」之慨(吳宗憲,2015),因此,有效引介外部機關團體參與,促成公私協力,常成為動保教育能否順利推動的關鍵。其次,筆者於2021年研討會發表、論及公私協力對新竹縣動保教育推動至為重要(湯宜之、謝卓君,2021),主持人楊懿如建議應以高雄經驗做為學習之標竿,期許分享其成功推動經驗,並拓展至其他縣市。
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以下簡稱基金會)於2018-2020年間,曾在園區辦理教師研習、參與相關推廣,包括:協助動保處向教育部申請環境教育校外教學推廣計畫,鼓勵學校選擇園區為戶外教育之場域;其次,結合跨域議題,充實園區活動內涵;第三,促進跨組織合作,如,2020年帶入園藝治療的資源,為園區附近金山社區居民及深水國小師生辦理教育推廣;結合親職成長、食農教育、攀樹體驗等,為世界展望會高雄中心規劃辦理家庭教育方案,讓參與之親子有機會認識園區、接觸動物保護觀念。基金會與動保處結合多元議題、促進跨域合作、串聯夥伴資源,讓更多民眾願意接近園區,進而瞭解流浪動物問題。
本文為個案研究,透過2018-2020年實地參與及近身觀察,以半結構式問卷訪談、文件分析、歷程記錄與省思收集資料。以公私協力的視角,探討標竿機構推動動保教育的策略,作為其他縣市參考。具體發現區分為以下四個面向:
一、協力關鍵:動保處承辦員態度積極、勇於嘗試,與協力單位的合作過程中,樂於吸收夥伴意見、積極排除困難,並時時檢討、每年調整專案的方向與策略,也讓高雄市動保教育的規模逐年擴增。公部門積極尋求合作的態度實為公私協力的關鍵。
二、機關合作:公部門間,整合跨行政部門資源,有助於各項專案推動。此外,部門間的相互理解,可獲得其他部門有效支援。例如:教育局與動保處簽署合作意向書(2018),配合教育推廣至校園。此外,動保處獲政府服務獎後,開始有機會到其他單位演講分享,這是一個跨部門相互溝通與理解的機會。以往多是環保機關抱怨動保單位不好好處理流浪動物數量,造成環境問題;然而,於2018-2019年間,環保局協助動保處進行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之認證,共同推動流浪動物收容所的教育活動與場域改良等。這是部門間相互瞭解的正向結果。
三、教育扎根:在經歷各種教育推廣活動後,動保處相信只有從學校教育做起,才能「預防」不負責任的飼養行為。然而,流浪動物收容所長期予人髒亂落後之形象,部分動保團體又以悲情為訴求,強化流浪動物在收容所不堪之處境,這讓收容所成為難以親近之處,遑論成為教育場域。看似與園區業務無關的校園巡迴講座,翻轉形象,為合作奠立基礎,才有往後在園區辦理戶外教育的機會。不過,戶外教育之設計,仍需符合學校需求。
四、跨域合作:私部門的參與,強化師生來園區的意願。首先,配合學校辦理戶外教育,結合周邊場域,規劃半日或全日的課程;其次,結合認識惡地地質、走讀社區人文與生態等多元議題,以符合課綱要求。包括基金會,以及金山社區發展協會、高雄市援剿人文協會、高雄市環境教育人員協會或食二糧生活實業社等在地組織,均提供重要協助。
高雄市動保處做為標竿機構的關鍵在於,公部門負責教育業務之承辦員的做事態度。不斷追求改進、創新作法,雖不見得每個專案都有閃亮的成績,然而,嘗試的過程總會捲動更多夥伴加入。而這正是公部門進行「協力治理」關鍵的基本態度。
關鍵詞
公私協力;標竿學習;動物保護教育
參考文獻
- 吳宗憲(2015)。「道」不同不相為謀?─「道德」影響動物保護政策委外可行性之研究。民主與治理,2 (2),1-34。
- 林明鏘(2016)。臺灣動物法。臺北市:新學林。
- 湯宜之、謝卓君(2021年10月)。新竹縣公立流浪動物收容所發展環境學習中心之潛力分析。楊懿如(主持人)。2021年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第31屆環境教育學術暨實務交流國際研討會,線上會議。